top of page

罪詭情報


【書評】披著本格推理外衣的心理驚悚炸彈──讀《檸檬與殺人魔》/喬齊安
【文/喬齊安】 「你們真的有病,電影看太多了!」 「不要怪電影,電影不會創造出瘋子,電影讓瘋子更有創意!」 ──電影《驚聲尖叫》(Scream,1996) 相較於其他新人獎,近十年繁、簡體中文引進過最多作品的日本推理大賽,毫無疑問是寶島社主辦的「這本...


【書評】虐鳥者與白鶴──讀中山七里《恩仇鎮魂曲》/白帽子
【文/白帽子】 《恩仇鎮魂曲》是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禮司」系列第三作, 從船難到地鐵事故一應俱全,就算只是在安養院搭輪椅也不得安寧,彷彿中山老師收了航空公司的錢來打擊競爭對手(?),全系列最讓人煩惱「天呀!到底搭什麼交通工具才安全?」的傑作! 【絞扭的因果鏈】...


【書評】中山七里《追憶夜想曲》/M.S.Zenky
【文/M.S.Zenky】 「惡魔不配談正義」?曾經震驚全日本的少年殺人犯,如今搖身一變成為最具爭議的法庭辯護律師——御子柴禮司!「逆轉的帝王」中山七里廣受好評、高潮迭起的「御子柴禮司系列」,在日本已出版六部並改編為由要潤主演的電視劇《惡魔的律師・御子柴禮司》,在台灣差點成...


中山七里《贖罪奏鳴曲》讀後感/Aris雅豊斯
【文/Aris雅豊斯】 在推理、詭計或反轉之外,對於身兼讀者、作家及律師三重身分的我來說,作者的創作手法與動機是一道更有趣也更值得研究的謎題。 中山七里老師曾說,「我總是以讓讀者如同搭乘雲霄飛車一樣,一口氣讀到最後一行為寫作目標。一方面也是想回報那些我曾經享受過的令人如痴如...


中山七里《恩仇鎮魂曲》讀後感/白羅
【文/白羅】 本作為中山七里的御子柴禮司系列第三作。身為律師的他,在「屍體郵差」這個過去經歷被揭發之後,名聲直接跌落谷底,也連帶影響了律師事務所的經營。與此同時,聽聞了住在安養院的昔日恩師殺害看護師的消息,他義不容辭的透過手段取得為恩師辯護的機會,期望以自己的專業技術及知識...


中山七里《追憶夜想曲》讀後感/金柏夫
【文/金柏夫】 蘇格拉底之死,成為長久以來西方法學家所討論的主題。法律是正義嗎?我們只能謹慎地說是道德與正義的底線,而身處於民主法治國家的我們,早就或多或少地親身體會到「法律是保護懂法律的人」。人民意識跟法官判決的落差也訴說著這件事,因此引進「裁判員制度」,但也因此讓法...


中山七里《贖罪奏鳴曲》讀後感/妍榛
【文/妍榛】 『原本應該捍衛法律的人,卻藉由專業來規避法律,真是太諷刺了。』開篇的一句台詞,點出了故事的所有核心—諷刺。作為惡徒的殺人犯成為伸張正義的律師,作為矯正機構的輔導員成為凌虐他人的霸凌者,作為愛家的母親成為了謀殺者,作為最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成為了……也就是說,當黑...


【系列導讀】 高唱不協和音向地獄伸手的反英雄,留名日本推理小說青史的「罪與罰」/喬齊安
【文/喬齊安】 「犯罪是對社會組織的不正常現象的抗議。」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一八六六) 二○○○年出現一本在媒體上大量報導、引起日本大眾搶購熱潮,甚至排隊在書店等待補書的暢銷書──作者來自一位致力為更生少年犯辯護的女性律師大平光代,她的親筆自傳《所以...


小西雅暉《請保持名偵探原來的樣子》讀後感/白帽子
【文/白帽子】 小西雅暉《請保持名偵探原來的樣子》很有趣。 小西老師1965年生,高中時學過落語,後來投身漫才,上京就讀明治大學時,組成了漫才組合「チャチャ(已解散)」,還上過電視節目。他的本業是資深的廣播作家,負責好幾個節目。 ...


【導讀】虛實分明,無可取代的日臺犯罪實錄經典──三本《苗栗小使命案》/喬齊安
【文/喬齊安】 「我為了給小說賦予真實感,就創作了記錄體小說。當時已經有人說這個不能叫小說,只是一篇犯罪紀實文學,而我卻把這些批評視作小說的成功。」 ──山本禾太郎 在二○二三年由臺灣知名作家既晴譯作的《艋舺謀殺事件》正式推出,為台灣犯罪文學投下一枚震撼彈,由於...


《遠野物語》漫畫讀後感/Aris雅豊斯
【文/Aris雅豊斯】 《遠野物語》被後世譽為「日本民俗學的起點」,作者柳田國男(1875-1962)有「日本民俗學之父」美稱,但大家可能不知道,柳田國男不僅是法律人出身、與臺灣頗有淵源,還曾經來過臺灣。 他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大學政治科,之後進入農商務省服務,曾任內閣法...


【書評】兩大國際知名職人的夢幻共演,以心理與物理的整理魔法走入嶄新人生。──讀《愛說話的房間》/喬齊安
【文/喬齊安】 「我們常聽說一流的運動選手會把自己使用的道具當作聖物般對待,細心地保養、愛護。我想他們一定是很自然而然地就感受到這種物品的力量。」 ──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0) ...


【書摘】探偵界有「案情重組」,原來作品上也有「劇情重組」?摘自《李安與摩登魯迅.第七藝IV 冰暴篇──超克déjà vu的華人困境》/林慎
李安的作品富有人文關懷,從華人在外離散及歸化的群體、同性戀、追求自由者等等不一而足。細想之下,原來他不少作品都符合了牛津字典中「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描述:憤世嫉俗、宿命感和道德迷失。(OED 2022)為什麼這樣說?


【最早的書評】牛小流《科技三定律:駭客偵探的練習題》推薦序加長版:死亡與密室/林慎
有幸收到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秘書長洪先生的推薦邀請,要寫最早的書評,愧不敢當。也怪這年代太習慣以「燒腦」的刻意橋段來吸引讀者和觀眾,多於認真地經營角色和劇情主旨,使人失望居多。我懷著這樣的忐忑心情開始閱讀。大概,智慧隨年月增長是錯覺,奪書嗜書解書的大智從來只是衝動,是年青人的專利。


【推薦序】湊式小說探究親子關係的圓滿集大成作──湊佳苗《母性》/喬齊安
【文/喬齊安】 自2008年處女作《告白》成名以來,湊佳苗就不斷地在作品中探討著親情、家庭,嘗試定義出各種不同、奇妙的親子關係。直到這一本台灣代理出版的第十本湊式小說《母性》誕生,不但在故事結局中呈現出集大成的圓滿「結論」,若以她喜愛使用的「畫」來比喻,湊更為讀者們繪製、拼...


【書評】一直寫殺人的故事,他也想寫救人的故事。──東野圭吾《祈念之樹》系列/喬齊安
【文/喬齊安】 「當我一直在寫殺人的故事時,有時候我也會想寫一個關於救人的故事。」 ──東野圭吾 在東野圭吾進入65歲大關的2023年,為自己當代最偉大推理作家生涯又再添了幾筆里程碑。年初發表的「拉普拉斯的魔女」系列第三集:《和魔女共度的七天》成為他堂堂登錄編...


【書評】這群出生入死的少女情報員,都是國家的無名英雌──讀《行動代號:兔子》/喬齊安
【文/喬齊安】 「 她(維吉尼亞.霍爾) 是如何透過替另一個國家的自由奮戰,為自己爭取到了自由;而她自己的國家是如何不懂得善待她、如何無視她的卓越服役十字勳章,從不真正認可她的偉大。」──索尼亞.普內爾,《 無足輕重的女人 》(2019)...


【書評】從Z世代引爆的嶄新韓流,條漫是如何逆襲日漫王國,躍居全球娛樂產業霸權?──讀《Webtoon》/喬齊安
【文/喬齊安】 「漫畫是一種紀錄,這意味著條漫不得不反映出它們所處時代的社會文化特徵。我個人在一九九○年代的光州長大,見證了一些社會運動。那些經歷成為了我個人性格的基礎,也反映在我的條漫中。」 ──尹胎鎬(韓國漫畫家,代表作《未生》)...


【書評】不經大腦發文、按讚、轉貼的你我,可能某一天也會淪為全民公敵的「網路冤罪犯」。──讀《奪命炎上》/喬齊安
【文/喬齊安】 「真相就是一場說故事比賽,比誰說得快,比誰有說服力,先講先贏不是嗎?」 ──台劇《模倣犯》(2023) 2019年8月10日,茨城縣的常磐快速道路發生一起逼車暴力案件。加害人突如其來地迫使受害人停車後,動手痛毆對方。當時,旁邊一名戴著太陽眼鏡的女子拿折疊式行...


東野圭吾《和魔女共度的七天》讀後感/艾德嘉
【文/艾德嘉】 《和魔女共度的七天》是東野圭吾系列作《拉普拉斯的魔女》的第三集,擁有不可思議運算能力(或說預知能力)的神祕女子羽原圓華再度現身,這次她要幫助的人是不幸喪父的少年,不僅要帶他找到殺害父親的真兇,同時還要解開少年與親人的心結……...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