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隙》:心中有縫隙,便能趁虛而入
- muchienzon
- 8月11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文/沐謙】
「如果你還沒被騙,不是你聰明,是還沒遇上量身打造的圈套。」《報導者》談詐騙的系列訪談文章中提到這句話。被害者並在事後自省:「這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知道自己有哪些弱點讓不法分子趁虛而入、綁架套利。」(引用出處:行內操盤手和仲介的自白:被詐騙的人,在我們眼中只是一串獲利數字以及愛×騙×機器人:走進「交友詐騙」幕前幕後,揭穿以愛之名的養套殺騙局)
看到這段文字不僅深有所感,更暗自警惕。我們常很難理解詐騙和邪教受害者為什麼這麼傻,而且其中還不乏高知識分子?因為人總有弱點。倘若一個人的弱點剛好被有心人士利用,就很容易破防。
這與《縫隙》一書強調的相同。因為那些所謂問題少年的母親,心中都有無法填補的縫隙,才會被「慈母真尊教」趁虛而入。即便身為冷眼旁觀的讀者,在隨著主角深入慈母真尊道場時,感同身受著那些母親的痛苦,也有種好像要被一步步拉進陷阱的感覺。
這本書令人屏息,一個晚上就忍不住看完。文字簡樸、敘事直白,描述的故事情節卻極其恐怖,掩卷後仍不寒而慄。
《鹿鼎記》韋小寶的說謊技巧是「九分真、一分假」,奠基於事實,在關鍵處胡謅,更能取信於人。邪教的模式也雷同,以佛道等古老宗教的教義為基礎,再加以竄改成似是而非的理論。他們的「神明」也是結合不同的神祇而來。
邪教、詐騙不會消失,因為人性永遠是脆弱的。
⚠️以下內容有劇透

雖然在看到故事主角之一的警察周政,忙著查案而忽略剛生女兒的妻子時,就有預感這可能是個未爆彈,但後續情節的急轉直下還是令人措手不及。因為沒料到作者這麼狠,不僅周政妻子被吸引入教、被洗腦而想要殺害女兒,另一位主角蘇方琪更是慘到無以復加。
蘇方琪是個社工,因觀察到許多個案死亡的疑點而深入慈母真尊教調查。但同為問題少女的母親,她竟也一步步淪陷,難以逃離女兒慘死的處境。即便最後揭開她在女兒死後仍為道場做事的真正目的、且邪教也被繩之以法,但蘇方琪的結局還是太悲慘,與原本預想的故事走向很不一樣。
蘇方琪因女兒完全失控而體認到「原來這才是地獄」的那段描寫,實在令人毛骨悚然。女兒以前會挑食不吃紅蘿蔔,蘇方琪於是在監禁女兒時,煮了一星期的紅蘿蔔給她吃,女兒別無選擇,只能嘔吐著吃完,而蘇方琪因此有報復的快感。
太病太瘋了!
慈母真尊教所看中的母性弱點,就是當她們聽到「是孩子罪孽深重,不是母親的錯」時,會產生的那種放下自我責怪、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以及「如果孩子死掉就好了,是母親內心深處隱晦的祕密。」這樣的引導精準的打中那些絕望的母親,促使她們親手殺了孩子,讓孩子「到慈母真尊身邊修行」,並甘願對教主奉獻孩子的保險金。而母親之所以背負如此沉重的枷鎖,就是父權社會將養育責任全部歸於母親身上。
相較於正文,《縫隙》的番外呈現另一種瘋魔,情節很腦洞,對教主向安婕來說似乎又是很合理的選擇。此時才驀然察覺,原來向安婕這種人渣也是有母愛的。
沐謙
小說創作者。作品曾獲2024 Kado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短篇組首獎、2024第三屆原創IP風雲榜小說組TOP IP第三名、第三屆兩岸青年網路文學大賽優秀獎、2022 KadoKado百萬小說創作大賞 LINE TV影視化潛力獎、入選2023 文策院TCCF Pitching創意內容大會Story to Screen單元並獲TCCF遊戲橘子潛力獎。出版小說作品有《LIAR.千算》、《奪心疫》。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