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bius_Banners01.jpg

【書摘】探偵界有「案情重組」,原來作品上也有「劇情重組」?摘自《李安與摩登魯迅.第七藝IV 冰暴篇──超克déjà vu的華人困境》/林慎





【按:收到聯會邀請期間,正忙著新作事宜,巧合地發現潛意識中用了犯罪學的方式來思考,以下是相關節錄。犯罪學的訓練除了有助日常的創作、偵查、思維,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作為切入點,去理解一些表面難以理解的事物和解決一些難題。】


〈序 李安包裝的案件式敘事結構

李安的作品富有人文關懷,從華人在外離散及歸化的群體、同性戀、追求自由者等等不一而足。細想之下,原來他不少作品都符合了牛津字典中「黑色電影」(film noir)的描述:憤世嫉俗、宿命感和道德迷失。(OED 2022)為什麼這樣說?這跟我們認知中溫文爾雅的李安,還有他鏡頭內始終君子的郎雄、風度翩翩的周潤發、含蓄內斂的希斯‧萊傑(Heath Ledger)截然不同。沒錯,他也有拍漫威的反英雄綠巨人、吸藥亢奮的美國青年和殺人的美軍,但總不算是道德迷失吧?

這或許就是李安除了努力不懈地超越自己之外,另一個成功的地方。他可以毫無掩飾地將事情放在觀眾眼前,觀眾卻不會把事情看成案情。


試想想,《推手》講述的是尋常不過的移民家庭矛盾,也是中外文化衝突。可是故事高潮在哪?在於落難的太極拳高手到了唐人街的餐廳洗碗,不只如此,還被告發是黑工,繼而跟警察起了衝突。衝突不是好萊塢激烈槍戰的一種,而是他使出高手的本領,集一隊警察的力量,居然無法動他分毫。這些場面拍來不像是英雄決鬥,也不牽涉了什麼道德決定,而是平白地了然於銀幕。 


或許事過境遷,我們才猛然醒覺,《推手》可以被視作案件重演,重演出襲警案和華人黑工案的始末。但他關心的不是案件本身發生的情況,而是整個事情到底為何演變成那樣子。


以平順的手法,拍出荒謬卻平常的事情,是李安的常見手法。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囍宴》拍華人為求綠卡在美假結婚;《冰風暴》(The Ice Storm)拍換偶出軌;《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拍中華寶劍失竊,繼而有女子潛逃,最後輕生的自殺案;《斷背山》拍下老美國對同性戀零容忍的社會,私列殺死受害者而不受任何譴責;《少年Pi的奇幻漂流》沒拍的比拍下了的更重要,似乎為了生存而發生人吃人慘案……


(……)


劇情與案情


上表所見,基本上李安的大部分電影都可以被看成一宗宗案件,劇情則是案情的背景和後續延伸。這個想法構成了這系列的脈絡,探索他描述的誘因,再細看他說的行為,以及有所行為過後如何尋求救贖。他的興趣,或者關懷的出發點,固然不是罪惡,例如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或者杜琪峯。不過既然人所共知,他的關懷之一是家庭倫理,失格、有失倫常作為相反面,自然就是一個甚佳的討論空間。也是透過這些案情的逐步披露,我們才得以更接近他想表達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討 論。到這本書的後段,我們更會理解到非理性的行為,往往出自理性社會的約束。


利用案情去理解他的電影有幾個好處。首先,李安討論的東西頗廣,也頗描象,觀眾會感受到他的想法和思想震盪,可是要明言出來,作出細緻的分析,恐怕不是易事。案件式敘事結構這個想法有助我們貼近更實質的故事線,去思考當中的內容。


其次,雖然看上去,很多電影都不多不少會包含犯罪的元素,但不是每個導演的作品都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去理解。例如我討論過的王家衛,《花樣年華》和《2046》基本上跟犯罪沒有太多關係。可見不是所有電影都可以用這個方式來探討,因此沒有無法證偽的問題(Karl Popper's irrefutability)。


第三,利用類似的犯罪學角度來研究李安是原創的,就算覺得聽起來不算破天荒,亦不能不同意在這方面沒有太多相關的研究,表示著有頗大的空間可供發揮和創造。我認為只要慎用,這個新鮮的角度能解讀出的,不會比常用的佛洛伊德理論少。


第四,利用案情去了解人物的合規和失格行為,以及背後的心理,比起一些更主流的研究方式,例如(佛洛伊德和一些媒體學),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和彈性,我認為是具備合適方向和調整能力的做法。


第五點,也是重要的一點是,「第七藝」叢書的目標向來不是泛泛而談的影評,而是自成一家,構成我思想體系的一部分。我必須要考慮切入點所能帶出來的東西,到底是否具備啟發性。我認為將劇情比喻成案情,不但配合得宜,而且有利我帶出對西方夢的診斷和時代解藥。


某程度上,李安揭露的不是劇情,是荒謬的案情,還有深入的國族病情。在接下來的章節,我未必會不斷重提這結構。當它已被陳述出,之後的應當明朗了。不過我說的背後就是案情式結構。有誘因的存在,形成困境,才有後來時代中的失格反應,還有失格後的救贖。這形成了這本李安早期篇章和續作的寫作脈絡……



書名:李安與摩登魯迅.第七藝IV冰暴篇──超克déjà vu的華人困境

作者: 林慎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2024/11/28

線上看:

購書去:

內容簡介:

  李安(1954-)和魯迅(1881-1936)之間的摩登復古因子,由劍橋大學博士林慎用獨有的劇情重組方式發現,是理解二人以至華人生態的重大突破!縱然相隔新中國誕生,倫理諷刺上卻異曲同工,形成深化李安與活化魯迅的契機。為何華人往往自視特殊,導致林慎說的「夏志清難題」?中華例外論又如何造成作繭自縛,自豪又自卑的矛盾心理?為了提供讀者想像和改變空間,根據李安場景編成三部曲:

  ●冰暴篇(早期1990s):西方夢盛行,《囍宴》拍華人赴美假結婚,《冰風暴》拍美國迷失年代。

  ●山湖篇(過渡期2000s):《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困境殊途同歸,天人同悵然。

  ●海宇篇(關鍵期2010s):《少年Pi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自我批判和昇華。

  巴黎電影〈第七藝術宣言〉發表一百週年,「第七藝」三部曲在同地寫成。透過魯迅的沉思,調動李安的景深,懷著信念如初:好電影可以啟發出時代出路。

膝關節/李光爵(台灣影評人協會副理事長)及塗翔文(影評人及自由作家)推薦。


作者簡介:

林慎

  著有《第七藝》叢書、《鑑藝》系列、小說《巴別人》、散文集《小離敍》等。劍橋法律學院博士,現研究魯迅和張愛玲、油畫和資本社會的思想家和小說家,棄理從文,旅居巴黎,著書立說為志。作品暢銷於誠品,收錄於哈佛燕京圖書館、史丹佛大學、台灣中研院、港大法學院等。


  拼盡綿力,但願社會好一點,我們的文化靈光,細水長流。

תגובות


罪詭情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