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bius_Banners01.jpg

【余心樂駐歐觀察站】BoKAS行走於德國犯罪推理文學的江湖

如同台灣的《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辦有《詭祕客》年刊雜誌和《推理》雜誌月刊兩份刊物一樣,BoKAS也是一面推出國際性的半年刊《犯罪推理文學次級文獻縱覽/ KTS》(至2025年2月已出到第78期) 和一份月刊通訊誌《犯罪推理文學初級文獻資訊介覽》(Krimi-Tipp Primärlieratur / KTP,至2025年2月已出到第210期)。

BoKas

文|余心樂


波昂(Bonn)是前西德時期德國的首都,也是音樂家貝多芬的出生地,該市中國大陸譯作「波恩」。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1949年9月東西兩德開始對峙分治,1990年10月柏林圍牆瓦解,東西兩德便走向統一之路;1991年6月20日德國議會經過激辯與表決最終決議將首都由波昂北遷到柏林。雖然如此,德國聯邦政府還在波昂留駐6個政府部門和一些辦事機構,所以,它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是德國的第二大政治中心。


當然,波昂除了是個政治重鎮和因為出了個樂聖貝多芬而聞名之外,在德語世界的犯罪推理文學江湖也由於那兒有一個稱作《波昂犯罪文學次級文獻檔存資料工作室》 (Bonner Krimi Archiv Sekundärliteratur / BoKAS) 的單位而見著於世。這個文獻工作室的主持人叫做托馬寺˙普慈畢爾卡 (Thomas Przybilka),他辦了一份網路半年刊雜誌《犯罪推理文學次級文獻縱覽》(Krimi-Tipp Sekundärliteratur/KTS),裡面除了詳細介紹德語國家有關犯罪與推理偵探文學方面的出版、作家、作品、活動及評論文章之外,也著眼於全球各地區在這方面資訊的流通與傳播。


2024年夏,余心樂接受《台灣犯罪作家聯會 / CWT》委託,替旗下的《詭祕客2024》年刊接觸三位當前著名的德語系國家犯推作家進行訪談(已於2024年9月登出)。之後,受訪者之一的瑞士籍作家拋樂˙翋史客(Paul Lascaux)主動向波昂的同道托馬寺˙普慈畢爾卡推薦《詭祕客2024》這本台灣年刊雜誌,於是托馬寺先生便寫信給筆者,問我是否願意為2024年下半期的《犯罪推理文學次級文獻縱覽》撰寫一兩篇介紹「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詭祕客》年刊以及復刊號《推理》雜誌(第283期)的專文交由KTS網誌刊登。我二話不說,立刻應諾,便於百忙中的10月及11月將文章趕出來,提供對方於12月中旬的2024下半年年刊上登載。這是台灣當代犯罪推理文學發展現況躋身歐洲江湖的首例。


上述的《波昂犯罪文學次級文獻檔存資料工作室》和其所屬的網路半年刊雜誌《犯罪推理文學次級文獻縱覽》是托馬寺˙普慈畢爾卡於1989年所創,迄今(2025)已進入第三十六個年頭。根據P君的說法,那一年漢堡大學有位女講師出於興趣和研究之需而向他請教有關所謂的《女性犯罪推理文學》(Frauenkrimi)的問題。P君覺得這個問題不難解答,於是應諾對方提供一份有關這方面作者與作品的清單供參考,可是在付諸實際行動時才發現,他檔存的現有資料雖然勉強足以應付所需,但日後肯定會有更多這方面的次級資料湧現於世。於是他開始用心蒐集這方面的訊息和文獻,不到幾年的時間,他的報導、訪談及專文開始廣為各界相關的年刊、雜誌以及大學刊物爭相引用,他所主持的文獻檔存資料工作室也因而聲名鵲起,很快地,便有來自海內外各方不計其數的詢問函,向他討教相關資訊以便引為撰寫學士、碩士乃至博士論文的參考文獻,英國、捷克、紐西蘭、法國、美國以及芬蘭等國家的博士生都曾去函索取所需的資料,他的工作室已經累計儲存了好幾百篇的碩、博士論文。2008年甚至有兩家日本的文學雜誌以大篇幅的專題對BoKAS做了詳細的報導。


目前該工作室共收藏了八萬多篇與犯罪推理文學有關的新聞剪報,內容多為報導、書介、評論、分析、專訪等;還收有一千五百多冊印刷成書本的出版品以及數不清的國際犯罪推理雜誌和各國各地相關作家協會與組織社團的內部刊物。


如同台灣的《台灣犯罪作家聯會》辦有《詭祕客》年刊雜誌和《推理》雜誌月刊兩份刊物一樣,BoKAS也是一面推出國際性的半年刊《犯罪推理文學次級文獻縱覽/ KTS》(至2025年2月已出到第78期) 和一份月刊通訊誌《犯罪推理文學初級文獻資訊介覽》(Krimi-Tipp Primärlieratur / KTP,至2025年2月已出到第210期)。


早年的《KTS》大約一年推出五至七期,如今因為篇幅大增,最高達到160餘頁,所以改為半年刊,出刊半個月之後,可以點按www.bokas.de上網免費參閱。


以上兩者的區別是,《KTS》為原版之收集與資料的首發,專供外界直接上網參考和引用;《KTP》則是相關原材料經過改寫之後成為可當作直接以電子郵件傳寄外界參考的PDF資訊檔,也是P君針對有需要有興趣者所提供的個人直接服務。


2012年普慈畢爾卡和他負責的《波昂犯罪文學次級文獻檔存資料工作室》榮獲《德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Das Syndikat)頒發《戈老舍犯罪推理獎》(Friedrich-Glauser-Preis - Krimipreis der Autoren 2012)當中的一個項類——《榮譽獎》(Ehrenglauser),評審給獎的理由是:《推動德語犯罪推理文學貢獻卓著,迄今所發表有關犯推文學的介述值得推崇》。


說起托馬寺˙普慈畢爾卡,算是一位德國犯罪推理文學的狂迷。1950年他出生於兩德統一之前的東柏林,1960年開始定居於西德的波昂,當一名書店鋪路經銷員。他除了主持1989年自創的BoKAS之外,也參與過德國另一個犯罪文學網路雜誌「鱷魚文件」(Alligatorpapiere)的編輯工作,並於1998 至 2015 年底幹過某學術郵購書局駐波昂的業務代表。早在1991年他就加入《德國犯罪推理作家協會》成為會員,曾在會裡擔任「戈老舍犯罪推理文學獎」小說、初試啼聲作以及榮譽獎三個類項的評審秘書,一直到2007年為止。此外2004年起他也被選為「國際犯罪作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rime Writers / IACW)德國分會會長。


在一次訪談中他被問及是否還一直迷讀犯罪推理小說時表示,幾乎獨沽一味只看這類作品,如今連電視也戒了(新聞報導及特別好的電影節目除外),他的閱讀史是打從少年時代接受兒童推理作品啟蒙開始,逐步升級到西歐柯南道爾、克莉絲蒂等名家的古典偵探小說,然後依序進入美國冷面硬漢行動派的世界裡。

余心樂

筆者在過去四個月跟他多次的書信往返交流過程中,對他產生這樣的印象:此君態度平易近人,處事嚴謹認真,回復快速,不含糊迴避問題。


至於前述所提到的「鱷魚文件」,背後是有故事的。2008年,德國的「北園出版社」(NordPark Verlag)推出最後一期的「犯罪文學年刊2008」,改由該出版社的負責人阿弗烈德˙米爾石(Alfred Miersch) 決定連同當年出版社旗下「鱷魚文件」網頁主持人(後來出掌現在的BoBAS網頁雜誌)以及托馬寺三人,一起將「鱷魚文件」網路雜誌改為紙本發行,可惜由於訂戶不多,出刊了兩期便告終止。順此將話題更往多年之前說起,當年出版社老闆籌辦社刊時,忽然靈感閃現,腦子冒出一個犯罪小說的情節,描寫有個犯罪組織利用某種化學物質來毒化人的腦部,使之僵化,硬如鱷魚皮,故事的主角找出化學物質的結構方程式,破解了該案,而主角稱記載該方程式的資料稱為「鱷魚文件」。可惜出版社老闆最終並未將此小說寫成,但他將之用來當作犯罪推理網路雜誌的網名。


托馬寺以他的年紀而言,算是德國犯罪推理文學界的一名老兵了,對於有志踏入這扇寫作門戶的新進者而言,他以經驗建議一方面要多讀些名家經典作品,打開認知之門,另一方面更宜多多參加一些犯罪推理作家協會舉辦的活動(例如年會、演講、朗讀、講座及研討會等),藉此向與會的各路作家討教請益,體會他、她們如何一路走來邁向成功的心得。


他的妻子茵葛莉(Ingrid)比他大兩歲(1948年次),也投身於其中,夫唱婦隨,樂此不疲,她擔任雜誌編輯的文稿校正、文字修潤以及截稿總整理等工作,協助先生把雜誌辦好。筆者好奇問托馬寺,他辦文獻檔存資料工作室是否有任何公私機構或組織給予經費贊助?他回答說完全沒有,他的作為純是個人出錢出力,連所辦的雜誌也不收取任何訂閱費用!


 

作者簡介|余心樂,1948 年生並成長、求學於臺灣台東,1972 年台北陽明山中國文化學院(當時校名)德文系畢業,1975 年落腳瑞士,蘇黎世大學傳播學及社會心理學系肄業。2013 年 7 月自職場退休。1992 年起至 2011 年曾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秘書長及三屆會長。現(2024 年 4 月)為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顧問、瑞士華文微型小說俱樂部發起人。


1980 年以前,常以「余心樂」及「杜康」等筆名在臺灣報章雜誌 (如中國時報、臺灣新生報、大華晚報、純文學雜誌、皇冠雜誌等)發表創、譯作品。1987 年 9 月至 1989 年 3 月,在《推理》雜誌發表〈偵推文學面面觀〉長篇連載專文共21篇。2006~2010 年,分別替臺北《野葡萄文學志》及《文訊》月刊撰寫推理文學評述及旅歐文學活動報導。


Comments


罪詭情報

© 2025 Crime Writers of Taiwan -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