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科技三定律:駭客偵探的練習題【犯聯嚴選創作小說02】
人工智慧無限進化的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他要捉住命運的鑰匙,就算是禁忌的潘朵拉盒子,也會毫不猶疑地開啟。
密室殺人 × 死前留言 × 無頭屍體
本格謎團 × 社會議題 × 高端科技
本書特色──
-
「2022完美犯罪讀這本!」木獎得主自信力作,集本格謎團、社會議題、高端科技於一身的短篇小說集。
-
媲美《駭客任務》的腦力衝擊,《Deepfake 深度偽造》的科技焦慮,堪比《佈局》的多重反轉!
-
智能家居、區塊鏈、元宇宙等高端科技,與犯罪小說的巧妙結合,不僅符合島田莊司提倡的二十一世紀新本格推理,也是寫給科技發展史的真摯情書。
【名家推薦】
-
提子墨(知名作家、釜山影展亞洲內容市場展台灣代表、法國Shoot the Book! TCCF專場代表)
-
林慎(人文思想家、劍橋大學犯罪學博士)
-
孫德俊(馬來西亞數碼達人)
-
喬齊安(台灣犯罪作家聯會理事、推理評論家)
-
楓雨(醫師作家、野草計畫最佳故事創意首獎、Book from Taiwan亞洲專刊、釜山影展亞洲內容市場展台灣代表)
-
閱讀探戈(台灣犯罪作家企劃長、7th林佛兒獎首獎)
-
仁狼血黑(作家)
簡 介
駭客摩爾收到暗網委託,憐憫委託人的慘況,不惜潛入科技公司SH集團,偵查網路犯罪案件。無限進化的智能家居,顛覆認知的虛擬貨幣,未來面貌的元宇宙,前所未有的犯罪手法,無法直視的殘酷人性,案件與互聯網三大定律: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吉爾德定律息息相關,駭客偵探能否看穿三件案件背後的隱藏真相?
智能家居與摩爾定律
集結通訊、傳感器、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的電腦系統,和住家設備完美結合的智能家居,看似無堅不摧,命案的發生,是單純的系統錯誤嗎?
虛擬貨幣與梅特卡夫定律
混沌複雜的人性至惡,駭客試圖破解冷錢包密碼,竟然發現與虛擬貨幣創始人——中本聰有關,世紀之謎的真相近在眉睫,深不可測的惡意卻將他吞沒……
元宇宙與吉爾德定律
小說評論家無故去世,本格推理作家、社會派推理作家、硬漢推理作家緊急出動,哪位偵探將先到達終點?!
我們能否貫徹「不作惡」的原則,成為維護網路安危,與黑帽對立的白帽駭客……
未來的犯罪,似乎符合摩爾定律的軌跡,然而未來還遙遠嗎?
推 薦 序
死亡與密室
——林慎|人文思想家、劍橋大學犯罪學博士
這年代太習慣以「燒腦」的刻意橋段來吸引讀者和觀眾,多於認真地經營角色和劇情主旨,使人失望居多。
牛小流本業藥劑師,曾著有《藥師偵探事件簿》和愛情小說,坦白說都不是我的領域。沒有甚麼評鑑資格,自然沒有甚麼期待或衝動。沒想到讀到後段,作者帶領讀者漸入佳境,一層層意想不到的情節叫讀者欲罷不能之餘,連結到驚豔的「評論之死」,如金庸人物雙手左右互搏,夫子自道「暢銷排行榜都是不好看排行榜」,顯然不是為了噱頭而寫,努力營造的巧思對推理愛好者固然精彩,更蘊含社會關懷與文學價值。
有寫過美學文藝和影論的人,容易感同身受。自從羅蘭·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理論濫用成風,瞬間有能無能者皆被賦權,任何東西都留待解讀,結果是虛無的道德和價值相對主義;阿多諾則認為現代文藝成為制度,除了傳統的作者和觀讀者,藝術館和商人,評論家亦是「藝術」的生產者。對初心不減的作家,評論人的隻字片語,直叫作家們又愛又恨,膽戰心驚,似乎大家都忘了:
作者既死,評人又憑何倖免?
畢竟,評論也無非作品,甚至──相對於創造本身──是最無用的作品。作者看清,評論雜口成風,不見得會馬上消退,註定是名副其實的無頭公案。到後來,向來立論而少評論的我以思想的角度來欣賞這本書,發現前段的虛浮原來是刻意,如偉大小說家錢鍾書說的魔術飛刀,以為消失其實從沒脫手。牛小流徹底地丟棄了本業我執,避免淪為半自我宣傳套路、全自我感覺良好的專業精英轉行寫書作品,從立論最難的基礎定律入手,推廣推理中至為重要的「思考」(亦因此如他援引,帕斯卡說人是能思想的葦草),亦回應重大時弊。作者將尼采、奇點這些概念融入故事,即使不重,愛好者亦不會失望。此外,書中還出現推理主流社會派、硬漢派、本格派還有敘述性詭計,中間穿插大量推理名著、流行文化作品、一字多義和計中計,目不暇給。
在元宇宙、加密幣等時興糖衣下,角色們猶如宿命般在一宗宗密室詭計中相遇,使人想起經典電影《非常突然》。唯二吹毛求疵的地方,在於題材所限,讀者可能會期待角色較有機的人物發展和更豐滿的個性(後記中發現原來是不同時期所寫的短篇結合而成,因此可以解釋末段為了完整故事而思考出的完滿度)。而且角色名字為主題服務,出現不少略為彆扭出戲的洋名,直到「評論」開始,便併發出在地新趣味。這固然也是可理解的,畢竟作品要兼顧華語不同語境的市場,但要突破西方思想壟斷,尋求今天創作的藍海,大可發展出自身的獨有色彩和力量。讀者會很期待作者在華語或亞洲豐富的現代思想資源上的發揮,例如台灣《思想》出版、中日的前沿魯迅研究,甚或《鑑藝論I》回應莊周夢蝶的「偽真品」概念等等,或者有天作者鑽研出一套專屬定律。另外,事不過三的確是人思考的奇怪慣性(參考BBC重製的《Sherlock》),也是配合主題之故,而西方思想又隱含了耶教三一的潛意識。西方理論精神在大戰、殖民直到AI時代,能否全然用於華語語境,也是大哉問。可是正如《Matrix》中布希亞的概念,早在莊子年代已有觸及,人願在地,總能成路。
犯罪學學院老前輩贈詞:堅持、堅持、堅持。誠願作者人如其名,涓滴成流,滴水穿石,給華語小說帶來更多有思想內涵的優質讀物──此時我想起魯迅的鐵屋論,不就是一個華人現代最早、最重要、最有待破解的密室嗎?
導 讀
三大定律的新世界中,與時俱進的完美殺機——牛小流《科技三定律》導讀
——提子墨|知名作家、台灣、英國與加拿大犯罪作家協會會員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科技領域,有三個定律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摩爾定律(Moore’s law)、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和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這些定律不僅塑造出現代人生活的雛形,也預示了人類社會未來脈絡的更多可能性。然而,許多生於其中的使用者,卻對自己存在於這三大定律的世界毫不知情。
《科技三定律》這一部令許多推薦人眼睛一亮的小說,是牛小流擺脫了過往充滿異國風情,或大馬藥劑師查案的創作軌跡,一頭栽入不同於他的本質學能和生活經驗的科普題材,企圖營造出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犯罪世界觀。作者將那些牽制著人類生活的定律所延伸出的智能家居、虛擬貨幣和元宇宙等科技概念,純熟地融入這部小說中不同的事件與命案中,繪製出了一幅令人驚嘆的現代啟示圖景。
對一位本業並非科技產業或程式設計的作者而言,我相信牛小流肯定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去鑽研書中那些定律背後的理論、應用與歷史。而為了虛構的劇情去蒐集真實的參考資料或進行田野調查,也是作者們在創作小說時最令人振奮的時期。因為在研讀那些可能用得上的文本資料時,腦中三不五時會迸現出靈感的花火。尤其是需要為劇情設計出一些精巧的機關、障眼的詭計,或者應用物理化學的反應,設計出虛構的完美犯罪命案時,那也是創作偵推犯罪小說時,最令作者們癡迷神往的創作過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高登.摩爾(Gordon Earle Moore)於一九六五年提出,它預測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約每隔兩年左右就會升級翻新,性能也會隨之提升。這個定律驅動了電腦行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快速發展,使得電子設備的體積變得越來越小,功能卻越來越強大,而且價格還越來越便宜。
智能家居是摩爾定律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完美體現。隨著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和尺寸的縮小,我們可以將強大的運算功能嵌入到各種家居設備中,進而實現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尤其是微型的無線感測網路,也是受益於摩爾定律,除了收發設備的體積變得極其微小,就連價格也日趨低廉了。
這使得我們可以在家中配置許多無線感測網路,收集各種環境數據,如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為智能家居系統提供即時的參考,與自動調適時所需的數據。而家庭中的中央控制系統,現今的科技已經可以同時處理來自近百個設備的數據,並做出即時決策與調整。這種複雜的計算能力在幾十年前,還得靠一堆龐大的伺服器才可運行,如今卻以輕薄短小的體積走進家庭,成為AI自動化的主要設備之一。
人工智能與機器的學習也隨著處理器性能的提升而進步。我們可以在家庭設備中運行複雜的AI運算,這使得智能家居系統能夠學習使用者的生活習慣,預測出用戶的需求,並且適時自動調整家居環境。摩爾定律使得邊緣計算成為可行的運算法,也就是許多數據處理任務已經可以在自家的設備上完成,而無需將所有的數據傳輸到雲端去運算,提高了速度上的需求,更增強了隱私上的保護。
然而,正如小說中所暗示的,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風險。智能家居系統的複雜性增加了安全漏洞的可能。駭客有機會利用這些漏洞入侵家庭網絡、控制設備,甚至造成人身傷害。因此,在享受摩爾定律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必須警惕潛在的安全風險,並不斷完善防護措施。
《科技三定律》中的一起密室殺人命案,也就架構在這種充滿高科技家具、器材與裝潢的豪宅中。隨著探案偵探的抽絲剝繭,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還可以這樣殺人!如此的場景設定,也令我想起一部2023年的比利時心理驚悚片《坐困愁屋》(Inside),是由班.霍普金斯(Ben Hopkins)編劇,瓦西利斯.卡索皮斯(Vasilis Katsoupis)執導,那也是卡索皮斯第一部導演的長片處女作。
電影講述一名專偷名畫與藝術品的竊賊「尼莫」,透過駭客同伴的協助潛入一間收藏許多世界名畫的豪華頂層公寓,卻因為誤觸了某些物品而啟動了豪宅內智能家居的保全系統。在所有高科技的智能家具與設備的牽制下,他被困在那一間曾經榮獲國際知名「智能家居保全設計大獎」的豪華頂層公寓內。
無論是供電、用水或日常的澆花灑水工作,都在智能家居系統的管控下自動執行。但是也因為如此,那一層位於高樓層的豪宅,也儼如一座銅牆鐵壁、堅不可摧的高智能牢籠,讓誤觸保全系統的盜賊受困於其中,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也令入侵者逐漸失去了對現實與自我的掌控。
在《科技三定律》中,牛小流也以梅特卡夫定律創作關於網絡效應、虛擬貨幣,所帶來暗潮洶湧的死亡與金流的疑雲。梅特卡夫定律由乙太網發明者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提出,他指出網絡的價值與用戶數量是以平方成正比,也解釋了為什麼社交網絡、通訊應用等產品會呈現出爆炸式增長的現象。
而虛擬貨幣,尤其是比特幣等加密貨幣,是梅特卡夫定律在數字經濟時代的一個典型應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某種虛擬貨幣,其價值和實用性就會呈指數級增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比特幣之類的加密貨幣,能在短時間內獲得如此高的估值。虛擬貨幣打破了地理界限,使得全球範圍內的價值轉移變得更加容易和便捷。這種便利性又進一步促進了用戶數量的增長,形成正向循環。
牛小流也在這一部小說中置入了一名神秘人物,也就是那位令全球虛擬貨幣使用者神往與猜測的「中本聰」,並且以巧妙的手法將他融入了劇情之中。中本聰是比特幣的神秘創始人,他的真實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2008年,一位自稱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的白皮書,奠定了比特幣的理論基礎。2009年1月,中本聰發布了第一個比特幣客戶端軟體,並開採了創世區塊(Block 0),正式啟動了比特幣網絡。
在比特幣早期發展中,中本聰扮演了關鍵角色,他與其他開發者一起完善了比特幣系統,並解答社區的疑問。然而,到2010年底,中本聰突然消失,不再參與比特幣的開發和討論。他最後一次出現是在2011年4月,此後再無音訊……
中本聰的真實身份成為了加密貨幣界最大的謎題之一。有人認為他可能是一個人,也有人認為是一個團隊。儘管有許多猜測和調查,但至今沒有確鑿證據證明任何人就是中本聰。雖然中本聰本人已經淡出,但他留下的比特幣系統繼續在全球範圍內運行和發展,成為了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牛小流也以天馬行空的超強創意,假設了他對中本聰本尊更多的虛構情節。然而,正如故事中所描述的,虛擬貨幣世界並非完全光明。暗網中的非法交易、加密貨幣盜竊等問題仍然存在。中本聰的身份之謎更增添了這個領域的神秘色彩。這些挑戰和謎題都在等待著像故事中的駭客偵探這樣的人物去解開。
《科技三定律》中也以吉爾德定律,將讀者帶進了另一個帶寬爆炸與元宇宙的轉折情節中。吉爾德定律由未來學家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提出,它預測通信系統的總帶寬每年將以三倍的速度增長。這個定律預示著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資訊豐富的時代,帶寬也將變得幾乎是免費的資源。
元宇宙也接近吉爾德定律最極致的展現,它的概念興起正是吉爾德定律發展下的產物。元宇宙搭配著無限的帶寬,將成為創造出一個沉浸式的虛擬世界的技術基礎,實現了超高清視頻串流、3D音效等,將可打造出極其逼真的虛擬環境。
總之,元宇宙需要處理和傳輸的數據量是巨大的,但是吉爾德定律也預示了帶寬增長,將使得這一項技術成為可行的。在元宇宙中,我們可以創建複雜的虛擬經濟系統,包括虛擬貨幣、數字資產交易等,這些都需要強大的網絡基礎設施支持。
誠如這一本小說中所暗示的,元宇宙的發展雖然令人驚艷,但是也同時帶來了一系列哲學和道德的問題。當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限變得如此模糊,人類該如何去定義何謂「真實」?另外,在元宇宙中所發生的犯罪事件,又應該如何去界定、審判與懲處?這些都是我們很快就需要去面對的新挑戰。
《科技三定律》並非是對前沿科技的文字炫技,或是跟得上潮流的小說創作,而是在對這些定律與科技越深入瞭解,逐漸看到了其中所隱藏的危機與犯罪的可能性。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技術發展帶來的不僅僅只是機遇,還有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無論是劇情中所描繪的新型犯罪、隱私問題、身份認同危機等,都是我們已經或很快需要面對的問題。很多時候小說或影視作品,揭示了我們對未來的警示,必須在享受技術進步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警惕潛藏在底裡的風險,建立更多相應的法律和道德框架。
是的,摩爾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吉爾德定律共同描繪了一幅令人振奮的未來圖景。智能家居將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虛擬貨幣正在重塑我們的經濟系統,元宇宙則可能徹底改變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小說中的駭客偵探所面臨的挑戰並不遙遠,其實也是我們在這個新世界中即將遇到的各種難題。新科技將如何被正確使用?如何在創新和安全之間找到平衡?我們的法律和道德體系又該如何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
這些都是牛小流的《科技三定律》所帶給我們的啟示,那些也將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擁抱未來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警惕和理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掌控技術,而不是被技術所控制。
未來已經來臨,讓我們攜手共創那個更美好的三定律世界。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