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活動資訊
3月25日 週六
|The Alibi Webinaroom: S2E6
不在場會客室》讓腦袋長起翅膀飛走—— 我讀《沒有神的國度》
楓雨《沒有神的國度》的主旨是關於信仰的探討,然而靈魂與大腦之間難免有著緊張的關係,任憑「電車難題」屢屢輾壓我們的靈魂。骨架方面,採取先樂後悲的模式,構成反諷的修辭。作者融會大量台灣公民運動的資料,目的不是褒貶評判,而是採取極為流暢的文字、對話,妥善講述了一本關於成長(包含愛情)的故事。這個故事,對於「我們」,特別容易產生共鳴。
報名已截止
查看其他活動時間和地點
2023年3月25日 下午2:00 – 下午3:30 [GMT+8]
The Alibi Webinaroom: S2E6
關於本活動
關於本活動:
講者|陳俊偉 /國立金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講者|洪敘銘 /《從「在地」到「台灣」:論「本格復興」前台灣推理小說的地方想像與建構》作者
地點|線上講座/活動一日前系統自動寄發Google Meet連結
閱讀楓雨《沒有神的國度》(2020年)的時候,筆者嘗試進行一點逆向工程分析,初步推測:
該書主旨講述關於信仰的探討,這點畢竟是楓雨目前四本小說共同的靈魂(本書尤其側重希望)。然而靈魂與追求真相思辨與充滿理性解構的大腦之間,有著相當緊張矛盾的關係;一方面我們期許自己像蘇格拉底一樣愛智,另一方面,誠如《莊子‧應帝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理性本身也是人類的原罪。任憑「電車難題」屢屢輾壓我們的靈魂。
本書的骨架,故事模式,採取先樂後悲(先揚後抑)的悲劇模式;成也技術,敗也技術,成也英雄,敗也英雄;整體(包含結局的反轉)構成反諷的修辭,「風險管控」是任何學科都難以迴避的議題。
本書的血肉方面最明顯俱備台灣特定時代的本土性,尤其解嚴迄今的我們,詞彙與議題方面實在令人熟悉。作者認真融會大量台灣公民運動的資料,目的不是對特定事件或人物的褒貶評判,而是讓經歷過這一切的我們可以藉由文學作品反觀、反思自身。因此,本書「並不政治」,也毋須一定要使用其他學科的內容進行解讀,文學本身身為文字的美學可以自給自足。關於成長(包含愛情)的部份反倒才是真正突顯的內容。
或許,歷史事件需要塵埃落定之後才能夠好好審視,端視事件議題的大小,左右著時間長度。人類的心理不免存在「深思錯覺」的謬誤,經常誤判自己掌握各種細節、變數的能力,偏偏價值觀與利益等的對立應是當下選擇的關鍵。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