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mobius_Banners01.jpg

多那托.卡瑞西《清潔工》讀後感/輝彌


【文/輝彌】



兇手為主角敘事的作品近年較少閱讀到,一來是需要了解犯罪心理、二來是要如何讓讀者同情是每個作者的考驗。筆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海史密斯的「天才雷普利」系列跟《火車怪客》;但是海史密斯的筆下塑造出是反英雄的犯罪主角,卡瑞西的這本《清潔工》讀來主角是令人心疼且共鳴身世的犯罪主角,有時不禁會想到如果他的身世在自己身上是不是也只有一樣的遭遇?


本書由三條敘事線主導,主角的故事、偵探的故事、被害人之一的故事。作者對於角色在不同時期曾相遇導致後續的相遇、未來衝突、導致兇案的動機都在片段給了讀者提醒─越看越像新聞的社會版主角其實是你鄰居,而你很熟悉他今天為什麼會這樣的敘事手法。這種敘事手法是利用同理心抓住讀者的心,而且敘事不是流於到俗套在轉折或是結尾才來一個回憶談強迫讀者吃下去:「這是他的過去請你共鳴」。本作從開頭就鋪陳主角到最後,增加了讀者對角色的同理心,就犯罪主角的作品這樣敘事帶來一些暖心是少有的體驗。


今年除了這本《清潔工》有提到未成年性侵議題之外,提子墨的《童探》也有類似的議題加入動機。網路發達的現在,很難對未成年接觸錯誤而造成傷害作全面的防範,法律上義大利也提出過對性犯罪者作出醫療去勢的處刑─應該還在研議,但既然這種法律都被建議表示其檯面下的嚴重性不容忽視。排除網路便利性,有權力之人(不論親情、金錢、關係)不代表可以隨意越線。

每次看過犯罪作品種希望任性的人再少一點;就算是奢求也好。



本文作者簡介

本名林宜萱,筆名輝彌。推理、犯罪、懸疑、情報等類型作品心得粉專。不時提供類型作品的簡短書評,希望能在資訊紛雜的年代提供讀者簡要作品心得分享。興趣為研究情報跟社會現象。現為科技維修業上班族、CWT台灣犯罪作家聯會成員。

「拾憶雜談」FB粉專: https://reurl.cc/jWrmdn

Comments


罪詭情報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