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七里《贖罪奏鳴曲》讀後感/妍榛
- 喬齊安
- 4月12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文/妍榛】

『原本應該捍衛法律的人,卻藉由專業來規避法律,真是太諷刺了。』開篇的一句台詞,點出了故事的所有核心—諷刺。作為惡徒的殺人犯成為伸張正義的律師,作為矯正機構的輔導員成為凌虐他人的霸凌者,作為愛家的母親成為了謀殺者,作為最需要關懷的弱勢群體成為了……也就是說,當黑不是黑、白不是白,當『嚴肅的司法審判淪落為三姑六婆的品頭論足』,那麼,善與惡的定位再也不能夠輕易兩極化了。
作者中山七里,非常擅長描述主角的內心活動,邏輯思維描繪地相當澈底,比起複雜的事件編排,更吸引人地是,讓讀者可以用御子柴禮司的第一視角,體驗故事每一個環節的所見所聞,隨著劇中人的思考而推理,代入感十分強勁。透過劇情的牽引,有那麼一瞬間,勢必會理解御子柴、感受御子柴、成為御子柴,不管是律師或是殺人犯;即便御子柴禮司出身無善、持以惡名,依然能夠被讀者理解而獲得投射,也正因為如此,才更確切地體會到人之惡,也可以黑得很純粹,想殺人的動機,原來可以如同肚子餓想吃東西一樣,是天性,是這麼理所當然。
作者運用極端的反差手法將諷刺文學凸顯地淋漓盡致。在故事當中,真正無辜之人根本沒有幾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現實面,包含利益的拉扯與心計的籌謀,進一步產生動機跟行為,最後人命殞落、案件成立,如此寫實且非常悲哀!有道是,人性無須考驗,因為根本經不起……
所幸,良善會從泥濘中生長。在醫療少年院,御子柴禮司相繼遇到了幾個特殊的少男少女,以及專屬他的人生導師,他們用自己的血肉點亮名為希望的火苗,讓原本麻木空洞的御子柴禮司,擁有了靈魂與感知,慢慢踏上這條亦正亦邪的惡德花路!
《贖罪奏鳴曲》全篇故事非常緊湊不拖沓,除了擁有辦案推理的基本調性外,同時還暗藏著惡德律師的養成之路,實在精彩,錯過即是遺憾!
本文作者簡介
妍榛
浮沉在影視業界十年的一枚小螺絲,正在編劇的崗位上奮力執筆;現為「中華編劇學會」與「臺灣犯罪作家聯會」會員。
曾以恐怖題材《鏡裡的女同學》之電影劇本,榮獲第五屆筋斗云創劇本創投平台的首選,近期致力於開發恐怖懸疑等相關影視作品。
Commentaires